《農產品》巴西迎來降雨 CBOT黃豆下跌0.8%
(2024/11/21 07:07:13) |
MoneyDJ新聞 2024-11-21 06:21:45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(CBOT)小麥與玉米期貨11月20日上漲,黃豆則是下跌,因最大產國巴西迎來有利作物的降雨令豆價承壓。12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0.5%至每英斗4.40美元,12月小麥上漲0.5%至每英斗5.5250美元,1月黃豆下跌0.8%至每英斗9.9050美元。
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(ICE Futures U.S.)12月棉花期貨11月20日上漲1.5%至每磅70.28美分,2025年3月粗糖期貨下跌1.7%至每磅21.65美分。
歐盟執委會的數據顯示,歐盟2024/25年度主要穀物出口顯著減少,主要受到全球需求變化、價格波動以及地緣政治因素(俄烏戰爭)的影響。進口方面,歐盟小麥與玉米進口需求上升,大麥進口需求下降。歐盟小麥出口市場主要為非洲與英國,玉米主要出口市場為英國。歐盟小麥與玉米進口則主要來自烏克蘭,顯示烏克蘭仍是歐盟的關鍵糧食供應國。
歐盟執委會11月19日公布,截至11月17日,自7月起的歐盟2024/25年度小麥出口量累計為8,792,282公噸,較上年同期的12,658,306公噸減少31%。大麥出口量累計為1,827,702公噸,較上年同期的2,914,292公噸減少37%。玉米出口量累計為617,639公噸,較上年同期的1,149,735公噸減少46%。歐盟2023/24年度小麥出口量年減2%至3,100萬噸,玉米出口量年增7%至395萬噸。
截至11月17日,歐盟2024/25年度小麥進口量累計為3,518,944公噸,較上年同期的3,486,401公噸增加1%。大麥進口量累計為550,030公噸,較上年同期的967,165公噸減少43%。玉米進口量累計為7,604,776公噸,較上年同期的6,831,280公噸增加11%。歐盟2023/24年度小麥進口量年增1%至936萬噸,玉米進口量年減27%至1,937萬噸。
截至11月17日,歐盟2024/25年度小麥前五大出口市場分別為奈及利亞(1,410,445公噸)、英國(696,298公噸)、埃及(691,683公噸)、摩洛哥(619,939公噸)與阿爾及利亞(560,416公噸),佔比分別為16%、7.9%、7.9%、7.1%、6.4%。前五大玉米出口市場分別為英國(382,227公噸)、瑞士(77,057公噸)、以色列(38,270公噸)、土耳其(33,693公噸)與挪威(18,861公噸)與,佔比分別為61.9%、12.5%、6.2%、5.5%、3.1%。
歐盟2024/25年度前五大小麥進口來源國分別為烏克蘭(2,469,773公噸)、加拿大(358,830公噸)、摩爾多瓦(312,968公噸)、美國(217,174公噸)與塞爾維亞(138,648公噸),佔比分別為70.2%、10.2%、8.9%、6.2%、3.9%。前五大玉米進口來源國分別為烏克蘭(3,779,059公噸)、巴西(1,477,009公噸)、美國(1,263,054公噸)、塞爾維亞(504,511公噸)與加拿大(442,641公噸),佔比分別為49.7%、19.4%、16.6%、6.6%、5.8%。
歐盟執委會報告表示,7月起的2024/25年度,歐盟穀物產量預估將年減3.3%或900萬噸至2.609億噸,較過去5年平均值2.81億噸將減少7.2%。其中,軟小麥產量預估將年減8.7%或1.095億噸至1.146億噸,此將創下6年以來的新低。玉米產量預估將年減4.1%或257萬噸至6,014萬噸,此將創下9年以來新低。大麥產量則預估將年增6.3%或297萬噸至5,044萬噸。
美國農業部11月報告將全球小麥供應量預估較前月上調70萬噸,達到10.61億噸,主要因哈薩克的產量上調抵消了阿根廷、巴西、俄羅斯及歐盟的下調。哈薩克小麥產量預估上調200萬噸,達到1800萬噸,這是該國歷史上第三高的產量。阿根廷小麥產量預估下調50萬噸至1750萬噸,巴西產量預估下調50萬噸至850萬噸,俄羅斯產量預估下調50萬噸至8150萬噸,歐盟產量預估下調40萬噸至1.226億噸。
聯合國糧農組織11月8日公布的穀物供需報告表示,玉米收成下降導致2024年全球穀物產量預測小幅下調。本月報告對2024年全球穀物產量的最新預估為28.48億噸,較上年度略減0.4%,但仍將創下有記錄以來的史上次高。
2024年全球小麥產量預計將為史上次高,主要得益於亞洲種植面積增加帶來的產量增長,而有利的天氣也促進了單產水平,抵消了歐洲主要生產國產量預測下調的影響。2024年全球粗糧產量將從2023年的歷史頂點回落,主要因為全球玉米產量預測大幅下調的影響,因主要產區的天氣條件惡劣,但仍為史上第二高。
(圖片來源: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) *編者按:本文僅供參考之用,並不構成要約、招攬或邀請、誘使、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,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,自行作出投資決定,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,概與《精實財經媒體》、編者及作者無涉。
|